肿瘤发病数增加是老龄化社会造成的,让病人看到生命的曙光

标签:防癌抗癌

2015-02-06 应用信息

郝希山,中国工程院院士,国际著名肿瘤医学家。国家人事部、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,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、中华医学会副会长、国际抗癌联盟(UICC)常务理事、亚太抗癌联盟(APFOCC)主席、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校长、天津市肿瘤医院名誉院长、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。获得2011年度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。

记者:现在患肿瘤的人越来越多,很多人认为是社会环境造成的,比如空气污染、水体环境的污染。您看呢?

郝希山:从1975年开始,肿瘤造成的死亡原因在我国城市还排第三位,1985年上升到第二位。在2000年,就上升到了第一位。现在大家认为肿瘤的发生都是由空气、水的污染以及人的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,这个有一定的根据,但是并不全面。我们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研究——“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及预防的研究”,对30年来本市400万人59种肿瘤的发病原因和趋势进行了调查。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发现,30年来肿瘤的年发病数增加了一倍。但是通过分析和科学推断,一个因素、一个因素地排除,如果排除了人口老龄化这个因素,年发病数并没有增加。所以我们得出结论,肿瘤发病数增加最主要的原因,是老龄化社会造成的。1981年10万个天津市民中有174个人患新发肿瘤,到2001年,新发肿瘤人数发展到245个,增加了将近80%,但 2001年比1981年的人均平均年龄增加了11岁。如果把年龄因素刨出去,我们新发肿瘤的数量没有增加,反而稍微有所下降。

记者:那您认为空气、水的污染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,对肿瘤的发病有哪些影响呢?

郝希山:汽车尾气、吸烟、不良饮食习惯都是诱发肿瘤的不利因素。但同时,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有利的因素。比如使用煤球炉做饭的人越来越少了,这样室内空气污染就减少了;家家都有冰箱了,患胃癌的几率就减少了。抛开老龄化这个不可抗拒的因素,可抗因素中积极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基本上相抵了。如果我们社会的环境质量能够逐步改善,个人生活方式更加健康,患肿瘤的人会越来越少。

记者:现在人们对待肿瘤存在哪些误区呢?

郝希山:不要认为癌症就一定等于死亡。我们发现,现在很多人认为肿瘤是耻辱的疾病,这不仅在中国,很多西方人也有这样的想法,一些人得了肿瘤之后就不好意思出门了。2008年卫生部委托中国抗癌协会在全国30个省(区、市)的53个项目点开展了以城市妇女为主的乳腺癌筛查工作,我是专家组组长。虽然乳腺癌筛查是免费的,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查。100个人中有50个人不查,不愿意直面有可能发生的事情。对于肿瘤患者来说,得了肿瘤之后要积极面对,积极治疗,我们治疗肿瘤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都提高了很多,要保持乐观的态度,积极面对生活。

记者:作为一名治疗肿瘤的专家,您比其他的医生要面对更多的痛苦与死亡。与肿瘤斗争了40多年,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

郝希山:每次把肿瘤切除之后,成就感特别强,特别是看到患者家属那感激的眼神,自己特别有满足感。但是肿瘤的复发率也很高,每次看到病人肿瘤复发,我们心里也很难过。一方面是病人的希望成了泡影,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了。这种事情确实让人感觉比较压抑,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确实慢慢看到了曙光,让人对未来越来越有希望。因为这种事情经常发生,所以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延长患者的生命,增加治愈率。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很多都已经是晚期了,而很多癌症早期是可以治愈的,尤其是乳腺癌。

通过普查我们发现,来普查的妇女乳腺癌一期或者更早的在40%以上,自己到门诊就诊的才17%,而早期乳腺癌90%都能够治愈,客观上挽救了更多乳腺癌患者的生命。提高治愈率,早期诊断比什么都重要。有更多的患者能够早诊断、早治疗,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事情。(源自:天津日报)